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35篇
  免费   9598篇
  国内免费   7465篇
化学   76928篇
晶体学   1555篇
力学   7246篇
综合类   551篇
数学   15461篇
物理学   44357篇
  2023年   1190篇
  2022年   1754篇
  2021年   2721篇
  2020年   3288篇
  2019年   3456篇
  2018年   3699篇
  2017年   3673篇
  2016年   4710篇
  2015年   3607篇
  2014年   4878篇
  2013年   6933篇
  2012年   7527篇
  2011年   8125篇
  2010年   6049篇
  2009年   6045篇
  2008年   6514篇
  2007年   6109篇
  2006年   5553篇
  2005年   4812篇
  2004年   4239篇
  2003年   3751篇
  2002年   3795篇
  2001年   3282篇
  2000年   2667篇
  1999年   2160篇
  1998年   2008篇
  1997年   1802篇
  1996年   1818篇
  1995年   1536篇
  1994年   1640篇
  1993年   1467篇
  1992年   1399篇
  1991年   1429篇
  1990年   1366篇
  1989年   1226篇
  1988年   1100篇
  1987年   1059篇
  1986年   1022篇
  1985年   1084篇
  1984年   1033篇
  1983年   927篇
  1982年   881篇
  1979年   847篇
  1978年   849篇
  1977年   850篇
  1976年   959篇
  1975年   852篇
  1974年   893篇
  1973年   893篇
  1972年   77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01.
One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olecular functional device strongly relies on the understanding the conducting behaviors of the metal-molecule-metal junction that can respond to an external stimulus. The model Lewis basic molecule 4,4′-(pyridine-3,5-diyl)dibenzonitrile (DBP), which can react with Lewis acid and pro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Then, the molecular conducting behavior of DBP, DBP-B(C6F5)3, and DBP-TfOH (DBP-B(C6F5)3, and DBP-TfOH were produced by Lewis acid and protonic acid treatment of DBP) was researched and compared. Given that their identical physical paths for DBP, DBP-B(C6F5)3, and DBP-TfOH to sustain charge transport,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ifying the molecular electronic structure, even not directly changing the conductive physical backbone, can tune the charge transporting ability by nearl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Furthermore, the addition of another Lewis base triethylamine (of stronger alkaline than DBP), to Lewis acid-base pair reverts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back to that of a single DBP junction, that is constructive to propose a useful but simple strategy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eversible and controllable molecular device based on pyridine derived molecule.  相似文献   
102.
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化学模型存在模型复杂、建模难度大、计算效率低、老化评估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电池衰退老化的机理模型(ADME).本文首先通过有限差分法对伪二维(P2D)电化学模型进行离散降阶处理,得到简化伪二维(SP2D)模型.在SP2D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阴阳两极发生的副反应导致的衰退老化现象,提出一种考虑电池衰退老化的机理模型.其次,使用多变量偏差补偿最小二乘法实现模型参数辨识.最后通过动力电池衰退老化性能循环实验,对比分析了恒流、脉冲工况下SP2D模型和ADME模型的终端电压输出.结果表明:ADME模型较为简单、计算效率和估算精度高,可以有效评估电池容量老化衰退,得到理想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外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可见光船舶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大多数相关研究是通过改进大型的网络结构来提高检测性能,因此加大了对更高计算机性能的需求。此外,可见光图像难以在云、雾、海杂波、黑夜等复杂场景检测到船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红(red, R)、绿(green, G)、蓝(blue, B)和近红外(NIR)4个波段光谱信息的由粗到精细的轻量型船舶检测算法。与现有的方法中根据光谱特性利用水体检测算法提取水体区域不同之处是该算法是利用改进的水体检测算法来提取船舶候选区域。为获取更准确的候选区域,对船舶、厚云、薄云、平静海面、杂波海面5种场景中4个波段的像素值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近红外大于阈值作为辅助判断,并以其中心点获取候选区域32×32大小的切片,并对切片进行非极大值抑制,由此获得了船舶粗检测结果。随后构建了轻量级LSGFNet网络对船舶候选区域切片进行精细识别。构建的网络融合了1×1卷积提取的波谱特征与3×3的提取几何特征,为防止光谱特征与几何特征的信息在融合时“信息不流通”,在LSGFNet网络中引入了ShuffleNet中的通道打乱机制,并减小了模型结构,与典型的轻量级网络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模型较小。最后,利用Sentinel-2卫星多光谱10 m分辨率数据构建了512×512大小的1 120组数据进行粗检测,以及32×32大小的6 014组数据进行精细网络训练,其中候选区域粗提取的查全率为98.99%,精细识别网络精确度为96.04%,不同场景下的平均精确度为92.98%。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抑制云层、海浪杂波等干扰的复杂背景下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且训练时间短、计算机性能需求低。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加强型Bi-2212超导股线的力学性能以及不锈钢包带对超导股线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Ansys软件建立加强型Bi-2212超导股线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机械结构进行仿真,模拟高温高压热处理后轴向受拉形变量和应力应变分布情况。仿真结果显示,在同样施加100 N拉力的情况下,与超导原线(Bi-2212超导线)相比,密绕Ni80Cr20包带后的加强型Bi-2212超导股线轴向受拉形变程度减小,约10%;应力应变均降低,约30%。采用Ni80Cr20作为外包带制成的加强型Bi-2212超导股线力学性能显著,是未来超导线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5.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existence and asymptotic behavior for the least energy solutions of the following fractional eigenvalue problem $$\left({\rm{P}}...  相似文献   
106.
Shvetsov  O. O.  Barash  Yu. S.  Timonina  A. V.  Kolesnikov  N. N.  Deviatov  E. V. 《JETP Letters》2022,115(5):267-275
JETP Letters - Three-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ferromagnet Fe3GeTe2 (FGT) is regarded as a candidate for the magnetic topological nodal line semimetal. We investigate lateral electron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07.
108.
陈雅琼  宋洪东  吴懋  陆扬  管骁 《化学进展》2022,34(10):2267-2282
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的壁材,有着人工合成聚合物或无机物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多重优势。本文就蛋白质和多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形成传递系统的多种形式进行了综述,以及对此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合蛋白质和多糖的结构特点,二者之间的链接方式分为非共价结合的物理共聚,和共价结合的美拉德偶联、化学交联、酶催化交联等方式,文中分别对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和机理,以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阐述。以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为壁材对活性物质的传递形式大体上分成乳化系统、胶束、纳米凝胶、分子复合物以及壳核结构等系统。不同的活性物质的特征和传递需求,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结构的蛋白质和多糖种类以及二者的连接方式和传递系统的形式。并且,随着研究的逐步发展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趋势朝着智能化和靶向性的方向进行。目前活性物质的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的传递系统,还依然面临着系统设计、评价和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更全面更深入了解认识其对活性物质影响和功效的基础上,安全合理地设计和深入细致地评价活性成分的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09.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A review of works in developing optical multisensor systems, a new class of specialized spectroscopic analyzers, is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such...  相似文献   
110.
Russian Chemical Bulletin - Diethylphosphinylmethanehydrazide, the fir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phosphorylated formic acid hydrazides with three P—C bonds was obtained, which can exhib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